是這樣的,我最近想入門登山,但由於不知如何做體能上的準備,我請教了我登山社 ... 背水15kg爬樓梯上下5樓10趟-20趟,看完這標準- 登山,新手,百岳,請益. ... <看更多>
「登山體能 標準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情報]登山準備工作與一點心得- 看板Hiking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#問關於體能標準 - 登山板 | Dcard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登山體能訓練的推薦與評價,FACEBOOK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山頂鳥Hilltop - 【#體能訓練】五種登山前居家訓練... | Facebook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有圖]抹茶山風景~請問什麼器材可以鍛鍊爬山體能 - Mobile01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情報] 維京山屋老闆的忠告- Hiking -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Re: [閒聊] 爬大山前的訓練 -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
- 關於登山體能 標準 在 Re: [問題] 體力訓練的問題(爬山&跑步) - hiking | PTT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山頂鳥Hilltop - 【#體能訓練】五種登山前居家訓練... |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體能 訓練】五種登山前居家訓練疫情嚴峻無法出國,許多人轉而挑戰台灣山群, ... 做出標準平板支撐動作,然後身體側轉右邊,右手提起,左手撐地 ... <看更多>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有圖]抹茶山風景~請問什麼器材可以鍛鍊爬山體能 -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
爬山沒有捷徑. 只有不斷地爬來累績,然每周至少走一處. 爬山新手先從標準官方步道(親子步道),然後是近郊官方步道,再來小百岳(爬3-5座),就上石門山試高山症. ... <看更多>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情報] 維京山屋老闆的忠告- Hiking -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
在台灣會爬山的標準:體力好速度快/ 背得動/ 耐寒/ 爬百岳的數量夠多及登山年資夠長。前三項-體能,後兩項-經驗。 但登山真正依恃的是:個人的登山技能及體能+適用 ... ... <看更多>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Re: [閒聊] 爬大山前的訓練 -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
引述《l17 (中山高醫)》之銘言: : 印象多年前還在學校時登山社爬山前 ... 上以一個100多公斤的肥宅來說應該是很一般人的體能標準了個人經驗認為1. ... <看更多>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Re: [問題] 體力訓練的問題(爬山&跑步) - hiking | PTT旅遊美食區 的推薦與評價
... 國營事業招考體能標準 : 1200公尺跑步,男生的及格標準是5分50秒 : 想說爬山也爬了一段時間,應該能清鬆達標 : 結果自已測的結果是7分鐘才跑完。 ... <看更多>
登山體能 標準 在 [情報]登山準備工作與一點心得- 看板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
有人問,怎麼樣開始登山?
當然登山這件事,光是翻翻登山聖經,就夠讀個一年半載以上。
但由於我個人是由大學登山社出身,基本上也遵循登山社的概念進行準備工作。
想說分享一下,過去學習到的基本中的基本,其餘的有賴各位山友協助補充。
個人覺得任何學門,不外乎知識、經驗、技術三個方面的相輔相成。
知識面可以參考市面上多數出版的書籍:
比如台灣版的<<完全圖解登山聖 經>>、<<台灣經典山野秘境>>、
<<台灣經典高山路線:適合新手的10條百岳路 線>>、
<<開始登百岳easy go!:一本從零開始輕鬆自學,循序完成登百岳入門書>>這些叢書。
另外則是我從登山社學習到的八大工作:
裝備、糧食、醫藥、氣象、交通、保險、總務、地圖。
該做準備工作如字面表示,至少上山前一週就該做好準備。
其次經驗方面,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,有郊山、中級山、百岳的分別。
但不管爬什麼山,基礎中的基礎則是體能訓練,以我個人現在的標準,
只要是朋友要找我帶隊 上山,我開出的體訓標準就是上山前兩週,
體能能達到5公里30分鐘內跑完,或8公里56分鐘跑完。
(其實山社的標準更嚴,還會有負重訓練,但一般人似乎連 這都很難達到。)
如果沒時間體訓,想走輕鬆行程又想學點東西,
我也只好推薦我覺得比較可靠的技術團隊,
如米亞桑、艾格探險、冒險精靈、登山補給站活動這幾個團隊。
而這幾個團隊的取向又有點區別,可以讓時間或行程各異的朋友有所選擇。
技術方面,就是知識與經驗進階的綜合了。
舉凡輕量化、打包技巧、走路技巧、六大繩結、甚至攀岩的繩索技術與冰雪攀登的技術。
都並非紙上談兵就可以學會的,能進入這個階段的,
其實已經對登山這件事抱持著相對認真的態度看待與學習。
或許也已經不需要參考我的意見了吧。
總之,從登山乃至戶外活動,由於台灣的環境受到社會整體結構的箝制,
風氣與發展都有其限度,但有心的人自然就會如同那些先鋒前輩一般,
「走入技術、走出台灣」。不過如果只是把目標放在郊遊踏青、鍛鍊體力、拍拍照片。
自然也毋需艱苦的訓練,買一堆燒錢的裝備,還要找合適的隊友或繩伴了。
山永遠在那裡,唯一也最重要的是瞭解登山的風險,以及保護團隊與自己的安全。
但每個人登山的態度與心境各異,不需要評斷他人的好壞優劣,
因為愛山的人應該學習山是如何包容眾人,因此人又何必多餘的評斷他人呢。
--
從大學時代開始與山岳結下不解之緣,常在星月下漫步山徑,在山巔上迎接朝陽。
喜歡和夥伴一起行動,熱愛在自然中自由生活的感覺。
戶外裝備指北針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ouchpolestar/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36.237.31.10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Hiking/M.1457023706.A.8CC.html
※ 編輯: icandoit (36.237.31.10), 03/04/2016 00:48:55
... <看更多>